医学科普与卫教信息
冠军身上的印记-神秘的拔罐疗法系列文章2-拔罐前中后的注意事项
- 自从世界著名游泳选手“飞鱼” 带着身上拔罐的痕迹,夺得金牌后,中医的拔罐治疗能治疗运动伤害与筋骨酸痛已经不是秘密。到底这个被西医仅仅视为“皮下出血”,甚至是“伤害”的中医传统理疗方法,治疗前中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?
- 我从事临床中医理疗已近二十年,接受理疗的人次也早已上万人以上。这系列文章整理总结我手边的资料,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- 拔罐操作时的注意事项
- 一.拔罐前
- 预防患者出现晕罐(即拔罐后产生的头晕眼花,类似针灸的晕针)
- 除了先试探患者对疼痛的忍受力之外,务必避开患者血糖低的时段(例如:早餐没吃、过餐未食)
- 建议准备葡萄糖包,在出现低血糖晕罐时,可以立刻补充糖分。
- 事先沟通关于罐痕的情况,对于过度爱美的女性,尤其要说明沟通罐痕大致的存续时间。
- 拔罐时要注意采用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处、避开有毛发处,并应注意不可随意移动。
- 预防患者出现晕罐(即拔罐后产生的头晕眼花,类似针灸的晕针)
- 二.拔罐时
- 罐位的选定,不宜过多,体质虚弱者建议不超过三个。
- 按照拔罐面积大小选择适合的罐子,操作时必须迅速,才能使罐拔紧,达到应有的力度。
- 拔火罐要注意不要灼伤皮肤。
- 注意患者的生理变化,如有头晕乏力,务必立刻取罐休息,并喝加糖的温开水。
- 抽气罐的使用力道与留罐时间长短,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,但务必控制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。
- 有操作放血时,对于体质较虚者,出血量不建议太多,建议在10CC以下。
- 起罐时,如果吸附过强,不可以用力猛拔,以免皮肤因拉扯出现损伤或擦伤。
- 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,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,使气体进入罐中,即可将罐取下。
- 三.拔罐后
- 局部出现发热、发紧、发紫、冒凉气、或局部放松感,都是正常的现象。
- 局部的深紫色或深黑色,表示局部循环很差,在患者能接受的前提下,建议刺络放血,加速局部代谢。深黑色罐痕一般在1~2周会逐步散去。如果配合适当的局部温热疗法,例如:红内线灯照射、艾灸、热敷、适当按摩,可以加速瘀痕的代谢。
- 如果操作时烫伤或拔罐时间较长,皮肤起水泡时,小的毋须处理,敷上消毒纱布,防止擦破即可。水泡较大时,用消毒针将水放出,并涂上优碘(碘伏),并用消毒纱布包敷,以免感染。
- 四.患者返家后的自我护理
- 当天建议不要洗澡。隔天再洗。
- 如果有水泡,并有渗出,建议纱布1~2日自行更换,并建议换时涂上优碘(碘伏),再用消毒纱布包敷,
- 拔罐后不建议吃容易加重发炎的食物,例如:羊肉 及过度辛辣物品。
- 瘀痕未退期间,务必避免局部受寒。
- 拔罐是治疗手段,是针对病因,拟定治疗策略后,所采取的治疗行动。虽然常有神奇疗效,但千万不能一见有病,不加思考,便意图随便拔罐解决。未经正规训练的民众,务必在专业医师的陪同或指导下再进行。以免造成意料之外的状况,来不及应变处理。